第三,责任主体要清楚,建立国企“一把手”牵头的工作机制,让上层压力转化为中层压力。供给侧改革不能停在上层,流于表面,怎么解决中层动力不足,是当前棘手问题。供给侧改革必须将改革的重心下移,具体到每个行业、每个领域,尤其要优先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。因为,目前出现的“僵尸企业”,大多也是国有企业。不把重点放在国有企业身上,供给侧改革是很难向纵深推进的。国有企业具有计划性与市场性的双层特征,发挥政府对国企“一把手”的掌控能力,抓住国企“一把手”这个责任主体是重要的。现在国资委放权给集团公司,哪些是“僵尸企业”,哪些不是,就应该由集团公司定,而不是国资委来定。集团公司是处置“僵尸企业”的责任主体,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主体,牵头的主要负责人也指的是央企的“一把手”。对这个“一把手”确定的职责要具体化,做到可督促、可检查、能问责,才能让改革落地生根,防止决而不行、行而不实。
第四,利益机制要明确,以退为进,接受经济的周期,把压力转化为动力。最基础的东西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和各种模型,真正的经济理念简洁而辩证:接受了经济的周期性,周期性就会变得没那么可怕。退是为了进。退一步,积攒力量,再向前跨一大步。极度扩张之后必须修生养息,才能迎来新一轮增长。向“僵尸企业”宣战,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、化解过剩产能走出的关键一步。从经济发展新周期来说,2009年那一轮扩张性生产,也已进入产品更换产能更换的周期。一手抓去产能,一手抓新产能,新旧两种动力结合是启动经济发展新周期的一种有效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