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太岳相公张太师所推行的一条鞭法,其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。因为一条鞭法是将所有徭役税赋归并,按照田亩数量来征收赋税。
等于说这个地方有这么多地就要交这么多的赋税,而完全不考虑收成好坏与贫富情况。
看似减轻了农民的负担,但由于士大夫本身具有优免权,等于还是将这些赋税压倒了穷人的头上。
归根到底,蔡太师们所提的这些政策,完全是考虑自己的方便,至于说别人的死后,那就不是他们关系的事情了。
一些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总会对这些“与民争利”的事情展开批判,他们或许是清流,除了批判之外没有多少政务能力,但如同今天的在野大v一样,他们掌握着舆论导向。
不说蔡京,就是王安石、张居正这样的正面人物,推行自己的政策都需要全社会的“铁板一块”,他们是不容许这种反对声音存在的。
那么,他们会怎么做?我们下期再讲。
第九节学校是民办好,还是官办好?
前面我们说了,蔡京这样的权臣在推行政策的时候,不会放弃对朝野舆论的监督,总是追求思想上的铁板一块。
那么,蔡京是如何做得呢?
蔡太师给皇帝的奏折中,有一个建议是:“罢科举制,悉由学校升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