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,是刀耕火种的代表,那些带着泥土的石器——石斧、石铲、磨盘——标记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。可以想象,除农耕外,仰韶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渔猎的技巧。出土文物中骨制的鱼钩、鱼叉、箭头等,以及陶器上大量的与鱼相关的图案,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秘密。从这些图案中不难看出,先民们过上了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。中华文明在早期的古拙天成、艰苦卓绝中,已经有着浑厚沉雄的精神特质,我们的祖先们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前行,历史的风霜雪雨,尽在这些回肠荡气的命题里。这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或大或小,村落外散布着墓地和制陶的窑场,房屋的墙壁是泥做成的,零零碎碎的草茎混在里面,有些已经开始用木头制作骨架,墙的外部多被裹草燃烧过,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——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
仰韶文化极其丰富多彩,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,由于来源不同,去向也不一样,被学者命名为不同的文化——半坡文化、庙底沟文化、西王村文化、大河村文化、下王岗文化、后冈一期文化和大司空文化。一百年来,随着中国考古学界认识的深入,原来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,现在成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名字各自不同的仰韶文化群。这些不同的仰韶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,半坡是早期的代表。中期则以庙底沟文化为代表。晚期的仰韶文化以山西芮城县西王村遗址上层为代表,彩陶数量已经减少,带状网格纹成为基本图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