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师渠
于北京师范大学
2009年5月15日
中国文化通史:魏晋南北朝卷 03绪言
魏晋南北朝,始自汉献帝初平元年,即公元190年,终于公元589年隋灭陈,历时近400年。按照传统史观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起始年代,应该定在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黄初元年,即公元220年。而实际上,在此之前,三国鼎立的局面早已形成,而导致东汉帝国崩溃、军阀纷争则肇始于董卓之乱的汉献帝初平元年。本书从这一历史实际出发,故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断代起始年代,定在董卓之乱发生的时间。
魏晋南北朝,同此前的秦汉时期与此后的隋唐时期相比,总体特征差异很大。那两个时期,其间虽然也出现过短暂的混乱与分裂,但是统一毕竟是时代的主流。而魏晋南北朝时期,固然也有过西晋昙花一现的统一,但是混战与分裂始终处于时代的主导地位。这一历史时期,又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历史阶段。魏晋阶段,始于董卓之乱,终于东晋恭帝元熙二年(420年)刘裕建宋,共历时230年。南北朝阶段,则是由公元420年算起,到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年)灭陈为止,几近170年。董卓之乱后,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活动的曹操经过不断地壮大军事、经济实力,利用挟持汉献帝的政治优势,扫平列强,逐步统一北方。公元208年,曹操南下准备兼并天下,但是在赤壁被孙权、刘备的联军打败。赤壁战后,曹操退回北方,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地位,刘备则先据荆州部分地区,并西进夺得益州,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。公元220年曹丕建魏,不久刘备、孙权两人也称帝建国。三国中,魏建国最早,共历3代5帝,存国45年。孙吴存国时间最长,从孙权为吴王(222年)到孙皓降晋(280年),前后计58年,历3代4帝。蜀汉只有刘备、刘禅父子两帝,存国42年(221—263年)。西晋建立(266年)之后十余年才完成统一大业。武帝死后,内乱频仍,并由此触发内迁的胡族首领举兵而起参加混战,最终灭亡西晋。西晋存国50年,历3代4帝。西晋灭亡后,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等胡族军阀争杀的战场,并陆续出现许多割据政权。北方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,时间长达120年。其间只有氐人的前秦短期建立过统一的国家,绝大部分时间北方都处于分裂混战状态。南方的东晋是汉人建立的政权,从司马睿称帝的公元317年到司马德文亡国的公元420年,共存国103年,历4代11帝。东晋十六国之后,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、南北对峙的阶段。在南方,虽然先后有刘宋、南齐、萧梁和陈4个政权的更迭,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,其余的时间,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刘宋(420—479年)是疆域最大、国力最强、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,历4代8帝。南齐(479—502年)国祚短暂,只有23年。由于争杀频繁,竟历3代7帝,平均3年1帝,算是中国古代帝王更换速度最快的一朝。梁代(502—557年)历3代4帝,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,几近半个世纪。陈(557—589年)首尾凡33年,历3代5帝。陈承衰梁之弊,是版图狭窄、人口孤弱、力量单薄的王朝,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,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。在历史上,把宋、齐、梁、陈这4个南方王朝称之为南朝。十六国后期,一个最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逐渐强盛起来。它先是打败后燕入主中原,在建立北魏政权(386—534年)之后,又消灭各割据政权,从而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。按照史家的习惯,北魏统一北方的太延五年(439年)往往被视为北朝的起始之年。北魏前期以平城(今山西大同)为都,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,政治中心也随之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。北魏立国一百多年,历9代12帝,是对南北朝历史影响较大的一个王朝。孝武帝末年,权臣高欢、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分割成东、西两块。东魏(534—550年)以邺城为都,历1主,16年。西魏(535—556年)都长安,经3帝,共享国22年。东、西魏先后被北齐(550—577年)和北周(557—581年)取代。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,立国28年,有3代6帝。公元577年,周灭齐,北方重新统一。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,历3代5帝,计24年。公元581年,北周外戚杨坚受代称帝,改国号为隋。历史上把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这北方五朝称之为北朝。南朝与北朝,合称为南北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