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陆朝明拍摄的《染色的季节》等纪录片参与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南丹举行的纪录片巡展活动。为白裤瑶留下影像资料,是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“文化记忆工程”的一项重要内容。“我不追求拍摄技术有多专业,我只追求把民族文化真实地记录,拍摄我的乡亲们满意的作品。”陆朝明说,“我们记录民族文化不为钱财,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,而是为了保存这个民族的文化。能为自己民族尽一点绵薄之力,我也开心。”
凭借一己之力,为南丹白裤瑶这颗“人类文明活化石”留下宝贵记录的,不止陆朝明一个人。
2006年,大学毕业的何春应聘至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工作。随着对“文化记忆工程”的持续参与,拍摄视频资料、整理白裤瑶经典古歌谣录音、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解白裤瑶文化,何春对白裤瑶民族文化的感情愈加深厚,讲起来如数家珍:“长期的山地生活中,白裤瑶中还衍生出多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方式,创造出多种打击型和吹奏型乐器,有木鼓、铜鼓、牛角、啦利、竹筒琴等。牛角由水牛角和粘膏拼敷制成,故造型硕大奇特,吹奏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,声音悦耳动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