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雷福斯事件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,也促使人们透过政治视角,揭示更深刻的社会、经济和文化进程,从而拓宽历史的研究领域。1896年,莫诺主张历史不应该只关注伟人和大事,还应该考察庞大而又发展缓慢的制度,以及经济和社会状况。①与前辈们相比,新一代史学家所秉持的共和观点更为激进。他们受饶勒斯《法国大革命:社会主义史》(Histoire socialiste de la Révolution fran?aise)的影响,开始质疑占据支配地位的主流政治史观。历史学家亨利·豪塞(Henri Haus-er)和阿方斯·奥拉尔(Alphonse Aulard)试图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社会和经济史;中世纪史专家费迪南·洛特(Ferdinand Lot)呼吁同行们更多地从事跨学科研究。1908年,一本面向经济和社会史的全新杂志问世。②
在莱茵河另一侧的德国,卡尔·兰普雷希特(Karl Lamprecht,1856—1915)也在质疑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机制,提倡一种“普遍史学”,试图将人类的一切活动囊括在内。兰普雷希特的观点引起了激烈的讨论,甚至在法国的刊物有所体现。比利时中古史专家亨利·皮朗1(Henri Pirenne,1862—1935)是兰普雷希特的朋友和学生,他在传统派的国立文献学院(Ecole des Chartes)和改革派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(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)都有过求学的经历。他既受惠于法国的实证主义,也对其科学性的诉求持怀疑的态度。他才华横溢,一空依傍,在讨论西方城市文明的根基和比利时的历史时,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视角和中古史的局限,开创性地采用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史方面的研究。他重提米什莱的理念,宣称历史如同人类的精神一样微妙,与人类瞬息万变的现实休戚相关。历史虽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,但研究者应该认识到,自己的使命非常高贵,也很有必要性。皮朗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期,依旧致力于促进学者之间的文化交流,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德两国史学家沟通的枢纽。①